寄宿校园
正规指导
全科学习
封闭管理
18039506087

关注微信,及时了解高考资讯

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考察重点

浏览:995

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考察重点


  一、考察重点


  1.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2年高考试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提示:平时多看新闻,做试卷把常见的和生活相关的题目整理起来。


  2.热点素材


  1)中国建党100周年(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2)神州十二、十三号载人飞船再次升太空


  3)2021年东京奥运会


  4)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5)2021年诺贝尔奖


  6)教育“双减”政策


  7)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与精神


  8)共同富裕的规划


  9)《长津湖》《功勋》……


  对于2021-2022年这区间发生的热点素材要重点把握,比如,中国神舟载人飞船等。


  二、对命题专家要求


  1.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2.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3.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4.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6.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读懂命题人出题目的


  考生要了解命题人的思路才能考到高分,平时用到难题的时候不会做,等老师讲了题目后我们应该要有以下问题。


  第一:当时我是思路是什么?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当时为什么会做错?


  第二:这道题考了一些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怎么关联上的?当时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些知识点?


  第三:老师的思路我是否听懂?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是否还会做错?


  第四:命题人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题?目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重点要揣摩命题人的思路,他们出题的目的是什么,是挖坑给部分考生挑呢还是什么?当然不管高考怎么考,只要考生不存在盲区知识点,就基本上能拿到高分,盲区知识点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比如大题的分值都比较高,一般都是十几分到几十分,如果在解题时需要用到某一个知识点,是考生的盲区知识点,那么考生就得丢掉这几十分,那么多科目一个科目丢掉几十分,加起来就很难考到好大学。


  四、2022年高考命题的10项原则


  1.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


  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要求考生:懂得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应用。


  2.弘扬时代精神


  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3.学过的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


  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4.同一考点变化考


  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5.出题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出题


  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6.考察思维,解题容易


  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7.思维穿透力考察考生


  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8.课外和课堂结合考察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9.考查知识的“应用性


  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10.以生考熟


  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五、2022年的高考命题趋势与导向


  近日,《中国考试》公布了2022年的高考命题导向,给师生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1.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与试题形态创新


  摘要: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更为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内核、以“三大文化”为载体的价值导向。


  在这一价值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优化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与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复杂的、创造性的表达。


  面向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应进一步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凸显价值引领功能;同时应创设更为复杂的文化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写作指令;命题理念


  2.高考英语试题对劳动教育的渗透及教学启示


  摘要:深入分析高考英语试题对劳动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引导高中英语教学落实劳动教育。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通过展现劳动过程、创设劳动语境、呈现创造性劳动、讲述环保故事、渗透劳动文化、描述人物事迹渗透劳动教育,旨在使学生增长劳动知识、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增强劳动价值感、认同劳动价值、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高考英语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启示是:


  1)拓展听力语料中人物的社会身份,扩展学生对劳动关系的认知;


  2)拓展阅读语境中的劳动范畴,挖掘阅读语篇的育人价值;


  3)融劳动教育于写作教学之中,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关键词:高考英语;高考命题;考试内容改革;试题分析;劳动教育


  3.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对“四史”学习教育的考查及教学启示


  摘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时,既要符合学生学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要符合社会、国家发展对思想政治课提出的客观要求。


  在命制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时,要在把握“四史”学习教育要求基础上,以“四史”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内容时,要把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为重点。


  关键词:高考;“四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试题;高考命题;思想政治课;考教融合


  4.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对生态文明素养的考查及教学启示


  摘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这一要求,需要通过考教融合,以考促教,以教促学。对近些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进行分析发现,通过设置试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生态伦理观,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生态文明认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态行为习惯。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是:


  在观念层面,坚持立德树人,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在内容层面,以高考试题为引领,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在方法层面,构建协同机制,凝聚生态文明教育力量。


  关键词:高考;思想政治试题;考教融合;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素养


  5.新高考命题日渐灵活


  此前,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


  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以后的高考将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无论是数理化或者是文史类的考试,均会设置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


  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埋头苦读、死记硬背的模式来学习、来备战2022年高考,且在思维上仍然是不擅长变通,显示是不太现实的,在以后的各种模拟考以及高考中将会极度不适应。


  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有:2022年高考仍然是没有对应的考试大纲的。据教育部在此前发布过的通知中就曾明确: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生如需了解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可沿用2019版《考试大纲》。


  也就是说,无论是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或者是沿用旧高考模式的省份,唯一可参照的仅有2019版的考试大纲。这也就意味着,备考范围相对较大。如何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复习与掌握不同难度的内容,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6.新高考命题六大要求


  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二轮复习攻略,如何制定二轮复习计划?


  很多同学表示:虽然一轮复习知识点都过了一遍,但是做题时,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是不行,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还是不高。所以,此时的二轮复习显得尤为关键。如果说一轮复习是让大家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那二轮复习则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不仅要啃透课本,更要吃透真题、统揽全局。


  超过50%的人在每年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新计划,却只有8%的人最后完成自己的目标。如何避免“学习计划”在2月份的时候制定,3月份的时候忘记,4月份的时候彻底放弃?所以,你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表。


  第一步: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回归课本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1.基础知识点梳理: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课外读”等。


  3.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二步:回顾试题,查漏补缺


  1.关注已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摸清摸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要有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怎么研究?


  1.做: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


  2.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3.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这里面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第四步: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


  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


  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